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Java学习基础(五):Java 注释、关键字、标识符与运算符
阅读量:225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09

本文共 575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9 分钟。

1.1 程序注释

通常我们需要在源代码中添加文字用来对进行代码解释说明,但这些文字并不是Java代码的语法,会导致编译出错。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注释来完成这一事项!

在编译时,编译器会忽略注释的存在,就好像注释内容不存在一样。所以注释并不会导致编译出错,同时注释还方便编写者和其他人阅读源代码,加强对代码的理解。

Java中提供了三种注释方式,分别是:

1、单行注释    //注释内容

2、多行注释    /*注释内容*/

3、文档注释 /**注释内容*/

其中文档注释与多行注释作用基本相同,唯一的区别是文档注释可以使用javadoc.exe命令生成API文档。在这里我们不对其进行讲解,等大家对API有一定了解后在学习文档注释生成API文档的相关知识!

 

/* * 实现步骤: * 1.定义一个类 class * 2.编写程序执行的入口方法,main主方法 * 3.通过输出语句System.out.println()将信息”HelloWorld!”打印在控制台上 */// 定义一个类 classclass HelloWorld {	// 编写程序执行的入口方法,main主方法	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		// 通过Java提供的输出语句, 将信息”HelloWorld!”打印在控制台上		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World!");	}}

 

1.2 关键字

关键字是被Java语言赋予特殊含义,具有专门用途的单词,比如之前接触的class,public,static,void均为Java已经预设好的。你可以先把Java关键字理解为“命令”!

Java中关键字均为小写,下面是Java中所有关键字,你不需要去背,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要的关键字会不断的出来。

1.3 标识符

其实在Java程序中,除了关键字以外基本上都是标识符了。

其实标识符就是名称的意思,所有的名称都统称为标识符。Java中经常要定义类、方法、变量(后面会学习到),在定义他们时总要给它们起名字,这些名字就是标识符。

这里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起名字,你可能会说起名字还要学吗?答案是当然要学了!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标识符的规范。

组成元素

1、英文字符: a-zA-Z

2、数字: 0-9

3、符号: _与$

标识符规则

1、数字不能开头

2、不可以使用关键字

3、严格区分大小写,不限制长度起名时,尽量达到见名知意

1.4、运算符

1.4.1 算数运算符

运算符是用来计算数据的符号。数据可以是常量,也可以是变量。被运算符操作的数我们称为操作数。算术运算符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将操作数参与数学计算,具体使用看下图:

运算符

运算规则

范例

结果

+

正号

+3

3

+

2+3

5

+

连接字符串

“中”+“国”

“中国”

-

负号

int a=3;-a

-3

-

3-1

2

*

2*3

6

/

5/2

2

%

取模

5/2

1

++

自增

int a=1;a++/++a

2

--

自减

int b=3;a--/--a

2

我们在使用算术运算符时,记得要注意下列事项:

1、加法运算符在连接字符串时要注意,只有直接与字符串相加才会转成字符串。

2、除法“/”当两边为整数时,取整数部分,舍余数。当其中一边为浮点型时,按正常规则相除。

3、“%”为整除取余符号,小数取余没有意义。结果符号与被取余符号相同。

4、整数做被除数,0不能做除数,否则报错。

/* * 算术运算符 */public class OperatorDemo1 {	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		/*		 * 常量使用算数运算符		 */		System.out.println(10+20);				/*		 * 变量使用算数运算符		 */		int x = 10;		int y = 20;		//"+"作为加法运算使用		int z = x + y; 		//"+"作为连接字符串使用		System.out.println("x="+x);		System.out.println("y="+y);		System.out.println("z="+z);	}}

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
1.4.2 算数运算符 ++、 --的使用

算数运算符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,这里进行一些补充。

在一般情况下,算数运算符不会改变参与计算的变量值。而是在原有变量值不变的情况下,计算出新的值。但是有些操作符会改变参与计算的变量的值,比如++,--。

我们来看一段代码:

int a = 3;int b = 3;a++;b--;System.out.println(a);System.out.println(b);

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,b值为2;

这说明a的原有值发生了改变,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增1;b的原有值也发生了改变,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减1;

1、++运算符,会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增1;

2、--运算符,会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减1。

     我们再看一段代码:

int a = 3;int b = 3;++a;--b;System.out.println(a);System.out.println(b);

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,b值为2;

这说明++,--运算符单独使用,不参与运算操作时,运算符前后位置导致的运算结果是一致的。

接下来,介绍下++,--运算符参与运算操作时,发生了怎样的变化,我们来看一段代码:

int a = 3;int b;b = a++ + 10;System.out.println(a);System.out.println(b);

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,b值为13;

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了,当++,--运算符参与运算操作时,后置++,--的作用:

++,--运算符后置时,先使用变量a原有值参与运算操作,运算操作完成后,变量a的值自增1或者自减1;

再介绍下++,--运算符前置时,参与运算操作的变化,我们来看一段代码:

int a = 3;int b;b = ++a + 10;System.out.println(a);System.out.println(b);

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,b值为14;

这里我强调一下,当++,--运算符参与运算操作时,前置++,--的作用:

++,--运算符前置时,先将变量a的值自增1或者自减1,然后使用更新后的新值参与运算操作。

1.4.3 赋值运算符

赋值运算符就是为变量赋值的符号,赋值运算符的使用看下图:

运算符

运算规则

范例

结果

=

赋值

int a=2

2

+=

加后赋值

int a=2,a+=2

4

-=

减后赋值

int a=2,a-=2

0

*=

乘后赋值

int a=2,a*=2

4

/=

整除后赋值

int a=2,a/=2

1

%=

取模后赋值

int a=2,a%=2

0

注意:诸如+=这样形式的赋值运算符,会将结果自动强转成等号左边的数据类型。

写一个代码,我们看一下赋值运算符的使用。

/* * 赋值运算符 * +=, -=, *=, /=, %= :  * 上面的运算符作用:将等号左右两边计算,会将结果自动强转成等号左边的数据类型,再赋值给等号左边的 * 注意:赋值运算符左边必须是变量 */public class OperatorDemo2 {	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		byte x = 10;		x += 20;// 相当于 x = (byte)(x+20);		System.out.println(x);	}}

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
1.4.4 比较运算符

比较运算符,又叫关系运算符,它是用来判断两个操作数的大小关系及是否相等关系的,结果是布尔值true或者false。

运算符

运算规则

范例

结果

==

相等于

4==3

False

!=

不等于

4!=3

True

<

小于

4<3

False

>

大于

4>3

True

<=

小于等于

4<=3

False

>=

大于等于

4>=3

True

这里需要注意一下:

1、赋值运算符的 = 符号与比较运算符的 == 符号是有区别的,如下:

2、赋值运算符的 = 符号,是用来将 = 符号右边的值,赋值给 = 符号左边的变量;

3、比较运算符的 == 符号,是用来判断 == 符号 左右变量的值是否相等的。

我们通过下面的一段代码,我们演示一下这个注意事项:

int a = 3;int b = 4;System.out.println( a=b );System.out.println( a==b );

上面代码输出的结果第一个值为4,第二个值为false。

1.4.5 逻辑运算符

逻辑运算符,它是用于布尔值进行运算的,运算的最终结果为布尔值true或false。

运算符

运算规则

范例

结果

&

false&true

False

|

false|true

True

^

异或

true^flase

True

!

!true

Flase

&&

短路与

false&&true

False

||

短路或

false||true

True1

看完图后,我们来看一下逻辑运算符的常规使用方式:

1、逻辑运算符通常连接两个其他表达式计算后的布尔值结果

2、当使用短路与或者短路或时,只要能判断出结果则后边的部分就不再判断。

我们通过代码演示一下:

boolean b = 100>10;boolean b2 = false;System.out.println(b&&b2); // 打印结果为 falseSystem.out.println(b||b2); //打印结果为 trueSystem.out.println(!b2); //打印结果为 trueSystem.out.println(b && 100>10); //打印结果为 true,本行结果的计算方式稍后讲解运算符优先级时解答

好了,我们来总结一下运算符的结果规律吧:

1、短路与&&:参与运算的两边数据,有false,则运算结果为false;

2、短路或||:参与运算的两边数据,有true,则运算结果为true;

3、逻辑非! : 参与运算的数据,原先是true则变成false,原先是false则变成true。

1.4.6 三元运算符

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三元运算符与之前的运算符不同。之前学习的均为一元或者二元运算符。元即参与运算的数据。

1、格式: (条件表达式)?表达式1:表达式2;

2、表达式:通俗的说,即通过使用运算符将操作数联系起来的式子,例如:3+2,使用算数运算符将操作数联系起来,这种情况,我们称为算数表达式。3>2,使用比较运算符(也称为条件运算符)将操作数联系起来,这种情况,我们称为条件表达式。其他表达式,不再一一举例。

3、三元运算符运算规则:先判断条件表达式的值,若为true,运算结果为表达式1;若为false,运算结果为表达式2。

通过代码演示,我们来学习下三元运算符的使用:

方式一:	System.out.println( 3>2 ? “正确” : “错误” ); // 三元运算符运算后的结果为true,运算结果为表达式1的值“正确”,然后将结果“正确”,在控制台输出打印方式二:	int a = 3;	int b = 4;	String result = (a==b) ? “相等” : “不相等”;  //三元运算符运算后的结果为false,运算结果为表达式2的值“不相等”,然后将结果赋值给了变量result方式三:	int n = (3>2 && 4>6) ? 100 : 200;	//三元运算符运算后的结果为false,运算结果为表达式2的值200,然后将结果200赋值给了变量

1.4.7 运算符的优先级

在学习运算符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,当多个运算符一起使用的时候,容易出现不清晰先后运算顺序的问题,那么,在这里,我们来学习下,运算符之间的运算优先级。

下图是每种运算符的优先级,按照运算先后顺序排序(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,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)

算)

优先级

描述

运算符

1

括号

()、[]

2

正负号

+、-

3

自增自减,非

++、--、!

4

乘除,取余

*、/、%

5

加减

+、-

6

移位运算

<<、>>、>>>

7

大小关系

>、>=、<、<=

8

相等关系

==、!=

9

按位与

&

10

按位异或

^

11

按位或

|

12

逻辑与

&&

13

逻辑或

||

14

条件运算

?:

15

赋值运算

=、+=、-=、*=、/=、%=

16

位赋值运算

&=、|=、<<=、>>=、>>>=

优先级顺序看完了,我们来通过代码,加强一下:

int n = 3>4 ? 100 : 200;

这行的代码运算执行顺序我们来写一下:

1.执行 3>4操作,得到布尔类型false的结果

2.通过结果false,将对应的表达式2的结果200,作为运算的最终结果

3.把200 赋值给变量n

接下来,我们看一个比较复杂的代码:

int a = 5; int b = 3; int c = 1;int n2 = (a>b && b>c) ? (c++) : (++c);

这段代码运算执行顺序我们也写一下:

1、.小括号优先级高,我们先运算第一组小括号中的代码

2、 比较运算符”>” 优先级大于 逻辑运算符”&&”

        先执行 a>b,得到结果true;

        再执行 b>c,得到结果true;

        最后执行 a>b的结果 && b>c的结果,即 true && true, 结果为true

3、三元运算符中的条件判断结果为true,返回表达式1的结果 c++

       先将变量c的原有值赋值给变量n2,即n2值为1;

       再将变量c的值自增1,更新为2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tgrdb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The prefix “mvc“ for element “mvc:annotation-driven“ is not bound 异常
查看>>
“Can’t be opened because Apple cannot check it for malicious software“ 解决方案
查看>>
Linux 中ifconfig和ip addr命令查看不到ip解决方法
查看>>
PL/SQL developer连接oracle出现“ORA-12154:TNS:could not resolve the connect identifier specified”问题的解决
查看>>
Oracle PLSQL 导出数据table xx contains one or more CLOB columns 解决方案
查看>>
如何解决谷歌Chrome浏览器空白页的问题
查看>>
如何利用PopupWindow实现弹出菜单并解决焦点获取以及与软键盘冲突问题
查看>>
STlink下载出现st-link usb communication error解决方法
查看>>
关于MATLAB中xlswrite函数写数据出现服务器异常情况的解决办法
查看>>
解决java前后端分离端口跨域问题
查看>>
MySql Unknown column 的解决方案
查看>>
ORA-04030: 在尝试分配...字节(...)时进程内存不足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法
查看>>
开发中内存溢出问题及解决
查看>>
时间序列异常检测
查看>>
解决从本地文件系统上传到HDFS时的权限问题
查看>>
.Net Core 3.0 gRPC部署问题解决
查看>>
PHP下ajax跨域的解决方案之CORS
查看>>
无法远程访问Mysql的解决方案
查看>>
【转】QT 串口QSerialPort + 解决接收数据不完整问题
查看>>
Jmeter安装出现Not able to find Java executable or version问题解决方案
查看>>